撰文 | 余晖 9月30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在国庆前举行国庆招待会是惯例。国庆招待会不仅仅是一顿晚宴,更是各...
中疾控紧急提醒! 吉林疾控重要发布!
中国疾控中心此前发布了新版的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指出,今冬明春我国可能会面临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记者近日在医院采访发现,今年各地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曹玲:很多孩子感染了支原体又感染了病毒,有的孩子感染了一种病毒后又感染另外一种病毒,或者感染三四种病原,这种孩子通常免疫力差一些。不是一次只能感染一个病原,出现混合感染时通常病情相对会重一些。
今年我国南方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经历了一轮流行高峰,短暂回落后,随着气温下降又有所抬头。对儿童来说,合胞病毒和流感很容易抱团侵袭。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曹玲:主要会引起低龄孩子的一个喘息,喘息有时会对肺功能造成一定损伤,一些比较敏感的孩子肺功能损伤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增多
专家提醒:常见认知误区要避开
秋季以来,多地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增多,记者走访上海各大医院儿科门诊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也是有所增加。
展开全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主任、上海儿科呼吸学组副组长卢燕鸣和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董晓艳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控治疗相关问题给予了解答。
及时就医,莫把肺炎支原体感染当普通感冒
由于肺炎支原体对上、下呼吸道都会有影响,初期感染上呼吸道时,存在和普通感冒相似的症状,例如鼻塞、咽痛、发热等。
“如何区分二者,在临床上本身就比较困难,对家长而言更是一大难题。”董晓艳表示,如果在肺炎支原体流行季,学龄期儿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等情况时,家长要特别警惕,可能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若幼儿明确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又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咳嗽伴有呕吐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卢燕鸣说,“医院病原体检测的手段很多,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来综合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给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谨遵医嘱,切忌盲目用药
专家提醒,在孩子尚不确定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要谨慎用药。“尤其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免增加孩子出现耐药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后续治疗。”卢燕鸣说。
通过近期门诊观察,卢燕鸣发现,有些患儿用了两三个疗程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症状几乎没有减轻。卢燕鸣表示,随着该类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广泛应用,很多孩子出现了“耐药性”。
对于上述情况,卢燕鸣表示,会酌情使用替代性药物。
预防为先,成年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董晓艳表示,日常预防中,首先要多通风,少聚集,平时在家每日最好开窗通风2到3次,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近期避免带孩子到人员比较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其次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漱口;最后,要开展适度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合理的饮食,综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卢燕鸣提示,长时间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待一起的成年人,被传染的几率还是不容小觑。“家长在护理孩子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果成人出现发热、剧烈咳嗽,甚至有肺部表现,也要及时到成人呼吸科或者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测。”
10月22日
吉林疾控发布
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
防控健康提示
秋冬季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人群室内活动较多,人体免疫力下降,这个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预防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非常重要。吉林省疾控中心温馨提示:注意肺炎支原体肺炎、百日咳、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
一、肺炎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约3~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
流行特征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
二、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阵发性咳嗽、痉挛性咳嗽、咳嗽2周或2周以上,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的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较长,如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
流行特征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非典型或轻型患者在本病的流行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在成人、青少年、婴幼儿之间互相传播,家庭内以成年人传播给婴幼儿多见。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全年均可发病,病愈后免疫力不持久。由于百日咳发病率较低,人接触百日咳鲍特菌机会少,免疫力不强,因此均可再次感染。
三、新冠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是2019年年底新发现的一种冠状病毒。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的优势流行株,与原始毒株或其他毒株相比,感染的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但毒力(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的能力)减弱。
流行特征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天,平均为2天,临床表现一般为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可伴寒颤,部分感染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可进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流行特征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接触口鼻也可引起感染。人群普遍易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居家每天都应适当开窗通风。
2.养成科学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到车站、医院、商场、影院等人口密集且密闭的场所,建议要戴好口罩。
3.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条件不允许时可备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
4.避免近距离接触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增强机体免疫力。
6.接种疫苗是防控百日咳、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应及时接种疫苗。
7.如出现身体不适应注意多休息、多喝水,不带病上班、上课,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总之,日常生活中通过采取以上预防措施,养成好的生活行为和卫生习惯,可很大程度减少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来源丨吉和网综合央视财经、新华社、吉林疾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