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成都所副总设计师龚峰接受采访。中国网王月博 摄 中国网9月22日讯(记者李智)从研制到列装,享誉世界的歼-20飞机有哪些独特优势?未来又有哪...
一盏台灯,两块挡板……成都温度藏在这些细节里!
今晚
随着男团决赛的最后一拍落定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
正式落下帷幕
回望这10天
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
带着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
从四海汇聚“品成都”
感受到了
藏在无数细节里的成都温度
两块挡板,挡住风寒
10月4日早上
组委会在球员赛后
必经的混合采访区队尾
增设了两块挡板
这一举动获得了一致好评
原来此次赛事举办场馆
高新体育中心多功能馆的
混采区尽头不远处
就是场馆的一个入口
伴随着降温,从入口涌进的风
会让刚结束比赛的运动员感到丝丝寒意
展开全文
↑混合采访区队尾增设了两块挡板
组委会在注意到运动员的需求之后
第二天一早就搬来了两块高挡板
让运动员能在更温馨的环境下
与记者好好聊聊比赛过程中的得失
有网友表示
这种细节体现出的不仅是对运动员的尊重
更是对一场赛事、一项运动的尊重
“成都的温度,大家都感受到了!”
4秒,75厘米,苦练成就完美
挂旗准备精准到4秒
每步步长75厘米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颁奖仪式上的护旗队
一致的步伐背后是无数次苦练
在正式颁奖仪式前
从入场到升旗点位的这段路
护旗队志愿者们已经走了无数次
一次次彩排时,不断重复、磨合
确保颁奖仪式上的完美表现
↑护旗队志愿者们利用休息时间、赛后时间紧张训练
“最晚的时候,比赛结束都晚上10点多了
我们会训练一个多小时,一直到凌晨”
平时的休息时间
他们也会在楼道里训练
有时候背靠着背
训练每一次摆臂动作的高度一致
↑训练中的护旗队志愿者们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
五星红旗处于领先位置
在眼前冉冉升起
那一刻
他们激动,自豪,骄傲,热泪盈眶
一盏台灯,彰显温度
“(我)对成都太有感情了”
参与过21次世乒赛报道的
央视体育记者李武军
被现场的许多细节打动
1995年多次采访四川男排的李武军
早早与成都结缘
从那时候开始
成都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现场
媒体看台的桌子上一个个小台灯
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第一次在媒体看台桌上看到台灯
还是在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
在成都,这是他第二次见到
“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
让我觉得特别暖心、特别感动
(这)是提醒媒体朋友们可以在工作中
更好地保护眼睛”
↑李武军与运动员孙颖莎
李武军说
“从细节可以看出,赛事举办相当成功”
就像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索林女士所说
“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而且这个可能还完成得非常精彩和完美”
无数个温暖的瞬间
都将组成最美好的成都记忆
伴随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
在下一个赛场上继续“乒世界”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裴晗 于遵素
图据受访者
成都发布编辑|田豆
扫码进群↓
为成都点赞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