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习近平主席夫妇在天津为出席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习主席在宴会上发表致辞。当天,他还同8位外国领导人举行密集会见。...
在寂静中骚动:化建国的水墨与一场没有开幕式的美学重构——万山湖美术馆《重现·池塘》观摩展启幕
2025年深秋,万山湖美术馆迎来一场特殊的艺术现场。《重现·池塘——化建国水墨作品观摩展》以独特的方式拉开序幕——没有红毯剪彩,没有致辞礼花,只有墨色氤氲的画作、精心布置的白色椅子静立画前,和流动在空间里的真诚对话,共同构筑了一个可供沉思的美学场域。
池境:水墨背后的生命顿悟
“五十岁时,我突然被一种不安攥住。”化建国在《骚动的池塘》系列作品前,平静地回溯创作初衷,“这种不安源于对年龄的恐惧,对生命短暂的清醒认知。艺术成了我唯一的精神出口。”
他将“骚动”拆解为秋日荷塘的隐喻:水面枯败萧瑟,泥土深处却孕育着蓬勃生机。这种矛盾成为他水墨语言的根基——八大山人的孤傲与德国表现主义的张力,在宣纸上碰撞出“半成像”的混沌状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原院长范迪安曾精准评价:“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化建国在水墨的当代表达上一直走着坚实的探索之路,既融汇各方所长,又有力地表达自己的心性。”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能更直接地感受这种探索:墨色在晕染间仿佛传递着生命的律动,那些未完成的笔触既是对传统水墨的突破,也是对当代人精神困境的呼应。
白椅:展厅里的沉默对话者
展开全文
“我在空荡的展厅里看到这把椅子,忽然觉得它应该留下。”化建国道出了白色椅子的由来。这把看似随意的椅子,成了展览中最具仪式感的装置——它不是为观众准备的休息处,而是与画作面对面静坐的“聆听者”。
“椅子在等待一个对话者,或是另一个自己。”当观众在椅子前驻足,便不自觉地被卷入这场无声的对话。中原工学院教授王刚进一步阐释其意义:“它让展览变成一件整体作品,融合了绘画、装置与行为艺术。”这种布局打破了传统观展的单向凝视,让空间成为“可进入的内心剧场”。
对话现场:艺术的本质与生命的沉淀
在张春潮的主持下,展览现场展开了一场关于艺术本质的深度对话。四位艺术工作者从不同维度探讨了艺术创造力与生命体验的内在联系。
化建国首先分享了创作感悟:"我认为画家是将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心感受呈现出来。这就像一种潜意识的流露,是最质朴和本真的表达。"
王刚则以大地艺术的经验,提出了对艺术表达的思考:“当我们躺在大地上凝望天空,突然意识到地球是圆的,具有强大的吸力。这种顿悟让我们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万山湖美术馆馆长李士仓从创作力的形成角度分析:“创造力并非模仿和同质化,而是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对自身知识架构的深度挖掘,以及后期机缘带来的改变。”
郑州壹零陆美术培训学校校长宋澎涛则从教育实践出发:“创造力源于对艺术生活的热爱。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技能,更要让孩子们的作品与众不同。”
关于“艺术的坚持”,四位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化建国:“我的生命的延续。”
王刚:“我一生没有坚持,坚持是被动的,爱是一切,是自然的流露。”
李士仓:“艺术不需要坚持,是一种需要,是和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宋澎涛:“我想做,我要做就是坚持。”
观摩展:一种新的展览生态
"我始终反对开幕式的繁文缛节。"化建国的艺术态度明确而坚定。此次以"观摩"为名的展览,刻意摒弃所有常规流程,转而构建一个让艺术家、评论家、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市民自由交流的艺术场域。万山湖美术馆馆长李士仓将之形容为"与生命紧密契合的现场"。
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展览模式,正如化建国所说:“通过今天的谈话,我认为它已经不仅是展览,还是一件大型作品,公共空间的作品。”王刚老师进一步延伸这一理念,使展览具有了装置性和行为艺术性,成为河南独有的艺术呈现方式。
沉淀:十三载水墨探索的归乡之路
骚动的池塘之四/纸本水墨/148cm×222cm/2010年
骚动的池塘之二十三 /纸本水墨/148cm×222cm/2010年
从2012年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首次亮相,到2025年终于回归故土河南,化建国的水墨探索完成了一场历时十三载的艺术巡礼。这段旅程的每一个节点都见证着他在水墨当代性探索上的坚实足迹:
2012年,巡展首站亮相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随后巡至珠海古元美术馆
2013年,巡至宁波美术馆
2015年,巡至青岛美术馆
2016、2017年,双展齐发,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今日美术馆展出
2018年,巡至天津滨海美术馆
2025年,载誉归来,在河南万山湖美术馆完成"归乡"之展
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马国强曾以“五毒俱全”戏称化建国,意指其在中囯画、油画、版画、装置等多个领域皆有涉猎,但现当代水墨始终是其艺术表达的核心媒介。
"水墨最贴近那些不可言说的潜意识,"他深情地诉说,"当语言和音乐都显得苍白无力时,唯有墨能承载那些混沌而真挚的情感。"这份对水墨的执着,让他在十三年的巡展历程中始终保持着创作的活力与深度。
退休之后,化建国将艺术理想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致力于推动民营美术馆的生态建设。"艺术不该被禁锢在冰冷的库房之中,它应该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半径,在十五分钟的生活圈内就能触手可及。"这场在万山湖美术馆举办的观摩展,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以最本真的"观摩"形式,打破传统的展览桎梏,让艺术回归对话的纯粹本质。
十三年的巡展之路,不仅是一次次作品的展示,更是一场场心灵的对话。从南到北,从沿海到中原,化建国的水墨作品在不断的巡展中汲取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养分,最终在家乡河南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艺术沉淀与精神回归。
展览信息
《重现·池塘——化建国水墨作品观摩展》
展期:2025年10月3日-2026年3月30日
地点:万山湖美术馆(河南)
艺术家简介
化建国,曾任河南省美术馆馆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专业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河南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评委。2014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作为河南现代水墨探索的先行者之一,其艺术创作跨越油画、版画、水墨等多个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
(正观新闻记者 魏泽斌 文/图)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