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截至发稿,宁德时代A股总市值达18064亿元,贵州茅台市值约为18056亿元。宁德时代A股市值超越贵州茅台。 A股科技龙头市值逼近消费龙头,...
数字时代的平台化管理有哪些特点?
平台化管理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先来看看下面两个场景:
场景一:
在广东东莞的分拣中心,京东共设立了300多个分拣机器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井然有序地取货、扫码、运输和投货,每小时能运送约12,000件商品。
该分拣中心原本需要3,000多名员工,引入分拣机器人后,需要的工作人员还不到20人,不仅减少了人力投入,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为机器人可以24小时持续工作。
场景二:
为了执行目前计算机不能完成的任务,亚马逊公司出品了“土耳其机器人”,使用计算机程序员,就能调用人类智能,将电脑无法完成的脑力工作自动化。通过全球人力资源,满足了企业需要的各种技能,不仅能轻松完成工作任务,还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
数字革命催生的新型商业模式正在改变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旧模式下的社会结构和管理理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平台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关系的多样化
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是人的创新力,因此人的边界就是团队的边界。平台化管理,不仅能将企业打造成一个无边界的团队,打造出可以无限拓展的商业模式,还能让个体的创新活力得到最大释放。战略的选择、团队的变革和企业文化的升级,必然会对企业内的人际关系、用户关系、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造成巨大影响。
平台化企业的“信任存量”是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所有的关系都以此为基础。数字时代,传统的雇用关系与上下级关系依然存在,却发生了本质变化:雇用关系中融合了平等与合作,上下级关系加入了赋能和成就。此外,还产生了新的关系,例如:用户就是员工,员工也是用户。
平台化企业重视个体的独立性,人与人的关系也更加平等。在职场的聚散中,一旦人际关系变得灵活多变,平台化企业就会形成一种协作的、共情的关系。如此,也就回归到了人性的本质需求—支持与尊重。
2.能力的数字化
借助数字智能系统,平台化企业就能构建起战略性资产,调取社会资源为企业所用,减少重复资产投入,创造出最大的剩余价值;平台化企业就能用低成本提供快捷服务,创造价值,降低交易和摩擦成本,实现自我优化。
平台化企业所需的管理者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强势领导者”,而是可以成就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赋能型管理者,可以帮助个体发展的教练型管理者。企业要想适应数字时代多变的消费者需求,就要向柔性化团队与云组织转变,要将领导力与企业文化渗透到团队的各个角落,对团队和个体产生影响。
与平台管理匹配的领导力,不是“强”,而是“柔”,管理者要适应以平等为主、纵向关系为辅的管理关系。
3.结构的柔性化
经过团队变革,团队体系就会向扁平的、网络的、开放的无边界平台生态系统转变,员工合作各方也就成了资源整合单元,能够随时随地选择合作伙伴,调用平台资源。借助强大的基础设施、灵活多元的组合方式,员工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平台的规模和影响力就能立刻变化。
4.文化的利他化
平台化企业文化的中心是利他,赋予个体强烈的使命感。企业文化的成败关键在于个体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升级的理念和行为准则可以使个体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驱动力。利他的企业文化就是自我激励的原动力!
信念和行为准则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能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文/江青山)
#头条#
#我在头条搞创作#
#北京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管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